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咨询网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7-06-15
就在北京为2017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5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大幅改善而兴奋不已之际,广州、深圳,这两座人口同样过千万的特大城市也拿出了自己的成绩单: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
同期,广东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下降19.5%,空气质量实现连续三年全面稳定达标。在整个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4.5%,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分别高出28.5和9.8个百分点。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是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也许有人要说,作为一个沿海省份,广东省空气质量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仅仅在2017年初,广东同样有PM2.5瞬间值“爆表”的情况,空气质量指数(AQI)一度高达446,属严重污染;2004年,深圳市的PM2.5年均浓度高达70微克/立方米。污染最严重年份,全年有187个灰霾天。重污染天气照样光顾南粤大地。
“广东蓝”是如何打造的?第一财经记者近期在广东实地采访发现,2017年广东的蓝天保卫战也格外艰辛,他们通过精细化、精准化的大气污染治理,严格的环境执法,最终交出了一份环保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的答卷。
重污染席卷,给环保战挖下大坑
自1989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GDP)就连年居全国第一位,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8。如果把广东当作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在世界排位约居第16位。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7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879.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
经济总量大,污染物排放量自然也不会低。2017年,全国范围的经济回暖也给治污减排和空气质量保障改善带来较大压力。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广东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火力发电量累计同比增长13.1%。污染排放控制的压力大幅增加。
而此时,老天又帮了倒忙。2017年1月2日至8日,一场重污染天气席卷南粤大地。去年1月份,广东全省PM2.5浓度较2016年同期上升了31%。
“这场始料不及的‘下马威’,给全年大气污染防治挖下一个‘大坑’,也注定了2017年广东蓝天保卫战将是一场异常激烈、格外艰辛的阻击战、攻坚战。”1月16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鲁修禄是2016年初担任环保厅厅长一职的。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有关2017年的攻坚战与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有何不同时,他说,个人感受,一是全社会对污染治理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完全不一样了。“举个例子,前两天碰到省政协一位负责统战的领导,他打开手机说,每天都关注空气质量状况。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二是对于环境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治污更加精准、精细。
2015年、2016年,广东省空气质量已连续两年达标。2017年能否继续打赢蓝天保卫战,在相对较好指标基础上,实现高位减排,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成果?能否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的最后一年完美收官?同时,作为经济大省,广东能否交出一份环保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的答卷,全国的环保系统也都在关注。
鲁修禄告诉记者,2017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及分工方案》,提出了工业源治理、移动源治理、面源治理、污染天气应对和政府部门责任等5大方面18条大气治理强化措施,首次对空气质量未达标的城市明确了达标期限,明确规定工作责任不落实、项目进度滞后的地区和部门将被约谈问责。比如,去年9月1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对空气质量不达标、年底达标压力大的8个地级市进行约谈,及时提醒,传导压力,落实责任。
气象、质监、公安等部门纷纷出手,提前预警部署重污染天气应对,淘汰各市建成区内的高污染燃料锅炉和珠三角地区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强化新车和在用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2017年,广东省共淘汰黄标车14.68万辆,超额完成年度淘汰任务。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正因为广东省的攻坚战具有全国意义,也牵动着环保部主管官员的心。去年12月2日至3日,广东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时刻,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到广东调研,与广东省委、省政府共谋攻坚决胜大计。随后,广东省政府组建的10个督导组奔赴各地一线督导。
广东省环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晖介绍,自去年6月起,广东全省环保系统抽调约2000人次,在9个城市开展了为期9个月18轮次不间断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重点推动“散乱污”企业和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截至12月28日,已立案1967宗,其中,查封扣押126宗,移送行政拘留31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8宗,取缔关闭141宗。自11月中旬起,广东省环保厅又派出10个巡查组,对1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巡查督导。
大气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大气污染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背后是对于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准确把握。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早在2014年,广东省就开始编制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涵盖辖区内21个地级市,涉及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道路移动源等十大类,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九类大气污染物。
基于污染源排放特征、时空分布特点及可获取的污染源空间地理和时间序列信息,广东完成了污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截至目前,珠三角各地已基本建立了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并应用于以数值模型为主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其他地市正筹备中。
去年12月6日至8日,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召开。蓝天丽日和清新的空气,让前来参会的中外宾客竞相称赞。
这些宾客们不知道,广州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将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18微克/立方米,成为全国GDP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PM2.5达标的城市。
广州市环保局巡视员章威介绍,上述成绩,是广州围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要求,找准污染源,按照“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的总体思路,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多方面手段,全方位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结果。
自2014年起,广州在全国率先推进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自2015年起开展扬尘排污收费管理;自2017年7月起将黄标车限行区扩大至全市行政区范围。
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35台总装机容量535.9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和企业自备发电锅炉完成改造,基本实现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设备超洁净排放全覆盖,完成了1298台高污染燃料锅炉及60台窖炉整治。
1月17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在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采访时,该公司总经理韦丹称,通过实施超洁净排放改造,两台机组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年排放总量分别低于国家认定的排放许可量1166吨、655吨、330吨,成为目前国内最环保的煤电机组之一。
在深圳,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副主任卢旭阳介绍,2017年,深圳新增新能源汽车1.4万辆,累计投放8.2万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6359辆,除保留634辆非纯电动车作为应急运力外,全市专营公交车辆已实现100%纯电动化。
“深圳是全国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个实现公交全面纯电动化的城市。”卢旭阳说。
研究数据显示,深圳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后,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9.1个百分点,为城市节能减排、打造令人羡慕的“深圳蓝”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石化城市,VOCs一直是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继中海壳牌、中海石油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成功实施后,2017年,惠州又推动了巴斯夫化工、长润发涂料等6家石化企业完成了LDAR工作,并通过专家审核验收。仅此一项,每年便可新削减VOCs排放数百吨。
在珠海市,2017年扩大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面积,禁燃区面积占全市陆地面积的94.9%。全市敷设市政燃气管道约675.2公里,东部主城区主要市政道路实现天然气管网全覆盖。新建住宅小区全面配套燃气管道,主要工业园区基本敷设市政燃气管网,包括长隆项目在内约300多家工商业用户用上了管道天然气。
此外,湛江市自2014年以来累计整治淘汰燃煤锅炉近200台。2017年又通过补贴等手段,完成36台整治淘汰。列入超低排放改造计划的5台燃煤机组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汕尾市所有在役6台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市区建成区内已没有燃煤锅炉存在。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在广东省揭阳市采访时注意到,当地“散乱污”企业为数不少,大气环境质量较差。2017年揭阳大气攻坚战也实现了新突破,6项空气质量监测指标首次全面达标,成为广东省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广东仍面临着不少大气环境问题。”采访中,鲁修禄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7年广东省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波动。珠三角地区臭氧8小时浓度均值为165微克/立方米,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珠三角地区臭氧已超越PM2.5,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首要因子。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有所上升。此外,2017年有10个地市空气质量未能全面达标,比2016年增加3个。重污染天气还没有完全消除,2017年共发生23城次重污染天气。
鲁修禄说,“我们也在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办,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好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范围内都在减排。大家都减,事情就好办。”
他告诉记者,广东省未来PM2.5平均浓度的目标是25微克/立方米,分两个阶段完成:到2020年,经过3年攻坚战,力争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到2035年,达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更长远的目标是到2050年,广东全域范围内达到15微克/立方米以下,部分城市进入个位数。“此外,还有一个粤港澳的联防联控问题,要把环境治理放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视野下开展,并成为一个国际合作的通道或平台。”
鲁修禄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将加强对大气污染因子结构性变化的研究,尤其是对臭氧污染来源、形成机理以及各项污染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的科学研究和相关的能力建设,科学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他同时希望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补贴力度,扩大资金使用范围。
监管与服务并重
在全国,广东省环境执法的严厉是出了名的。早在2016年,第一财经记者就曾跟随采访过汕头市的环保警察、巡警执法过程。一年多来,广东省各类环境执法又花样翻新。
2017年,针对区域性、流域性污染,以及危险废物、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仅广东省环保厅就组织开展了近10个专项执法行动。
此外,深圳“利剑一号”行动专项执法、肇庆“百日督察”保气质、揭阳“众剑行动”清查打击行动、东莞“环保亮剑”专项检查……各地也纷纷亮剑,针对自身突出环境问题开展专项行动。
鲁修禄介绍,2017年,广东省环保厅派出的9个专项督查掀起绿色旋风,直捣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环境问题,剑指“小散乱污”、“十小”等违法排污企业和环境违法行为,推动了一大批环境问题的整改。
在江门,督查组一进驻就直奔饮用水源保护区,在新会区南沙村西江河岸边,发现存在非法维修船坞点,除锈喷漆产生油污和生活污水垃圾,威胁百姓饮水安全。江门市和新会区联手督导,取缔清理了违法违规项目。
在东莞,督查组趁夜摸查,一举逮到炬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任何处理,烟气直接引到楼顶排放,污染周边居民的证据。东莞市接到通知后,即刻查封该企业产污设施电源,强制停止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维护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9个月不间断的督查,形成了持续高压态势,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鲁修禄说,这一年,广东省上下联合、交叉执法,高位推动,形成了持续的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截至2017年12月7日,广东省环保专项督查共检查企业8300多家,发现问题企业约5400家,查获率超过60%,目前已立案1851宗,其中,查封扣押119宗,移送行政拘留26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8宗,取缔关闭107宗。
“以为中央环保督察过后,环保会松一松,没想到这么久一直严打,现在真是不能心存侥幸啊。”广东省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2017年,广东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常态化,就是要形成全天候、全覆盖、零容忍的环保压力,让违法排污企业无机可乘、无隙可钻。”广东省环保厅环监局副局长陈晓鹏说。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广东省,相关职能部门也主动参与到环保监管执法中。17日上午,在广州市大沙头码头,广州海事局执法人员正在对船舶油品进行检查。广州海事局监管二处副科长吴海宁介绍,为控制船舶尾气排放,2017年,该局对2051艘次船舶实施登轮检查,对1003艘船舶开展燃油抽检,对37艘使用不合格油品的船舶实施了行政处罚。
环境执法要铁面无私,也要有服务意识。去年6月,广东省环保厅组织召开全省重点行业协会环境管理与服务座谈会,邀请省内19个电镀、皮革等重点行业协会负责人与环保部门面对面交流,共同研究推进行业污染治理和产业绿色发展。
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区岳洲坦言,从事环保多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令人耳目一新,真正体现了环境监管与服务并重,体现了环保执法的“温度”。
中央环保督察结束后,广东强化了环保督政,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方案。去年9月6日~11月8日,广东省环保督察组入驻汕头、揭阳、云浮、肇庆,对4市启动为期约20天的省级环保督察。计划到2018年底,完成对全省21个地市的环保督察全覆盖。
同时,广东省级环保督察确实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今年1月9日,广东省第一、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向汕头、揭阳反馈督察情况时,点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进不够”“工业绿色化改造亟待推进”“水环境质量问题突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农村人居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善”等问题。
对于水环境治理存在的不足,今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省委书记李希担任省第一总河长,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担任省总河长。目前,广东省已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体系全覆盖。
截至去年12月30日,广东省已设立并向社会公告了行政村以上河长33061名。在中央要求建立省、市、县、镇四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广东把河长体系延伸到了村(居)和自然村一级。河长带头巡河治河黑臭水体,通过在全国率先建立的河长制月推进会制度,分析问题、提出要求、跟踪督办,将责任逐级传导压实。(转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