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咨询网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7-06-15
广东佛山正拟订《佛山市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2016~2018)》
河涌整治
近日,全省重点流域污染整治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现场会在佛山举行。佛山市副市长赵海介绍,佛山2013下半年启动“一河一策”治水模式,将广佛交界区域水环境整治扩展到推动全市227条内河涌整治,首批42条重点河涌389项项目已基本完成,总投资约75亿元,其中涉及广佛跨界流域项目258项。第二批90条重点河涌已在启动,涉及重点建设项目169项。重点推进城市建成区6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涉及重点建设项目12项,总投资约1.93亿元。
经过整治,汾江河、丰收涌、里水河等一大批河涌从“臭水沟”变成集排涝、绿化、旅游、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长廊。
关注:广佛河涌整治扩展到全市
据介绍,2015年4月17日,广佛两市就广佛同城化有关项目进行了商讨和对接,其中包括广佛跨界河涌治理问题。2015年10月,两市环保部门联合印发了《广佛跨界河涌水环境整治工作沟通协作机制》,共同建立了饮用水源保护沟通协作平台、环境执法沟通协作平台、环境监测沟通协作平台、水环境管理沟通协作平台和舆情应对沟通协助平台。
目前,佛山正以广佛跨界河涌整治为切入,全面推进排水通道的内河涌整治。赵海介绍,佛山自2013年下半年启动“一河一策”治水模式,将广佛交界区域水环境整治扩展到推动全市227条内河涌整治。
2013年下半年,佛山市全面启动第一批42条重点河涌的“一河一策”治理,2015年底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其中22条基本达到五类水标准,汾江河(即佛山水道)基本实现四类水。2016年,佛山启动第二批90条重点河涌整治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基本完成第三批95条重点河涌“一河一策”方案的编制。
目前,广佛交界区域水质稳步得到改善,2015年12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广佛交界流域22条主干河涌全面消除黑臭,其中佛山水道(汾江河)已基本稳定达到Ⅳ类水,西南涌、水口水道、芦苞涌也基本达到Ⅴ类水标准,仅氨氮、总磷尚未稳定达标。
目前,佛山正着力滨水空间提升改造,充分开发岸线建设,将治水工作与水上运动、户外体育、岸线慢行建设有机结合,重点打造了佛山新城露天泳场、南海体育公园、潭州水道等一批环境优美、生态突出的亲水空间。同时,依托历史文化,实施鱼塘改造提升还原桑基鱼塘盛况,建设龙舟广场传扬龙舟竞渡文化,借助百村升级,活化特色古村落,以南海西樵渔耕粤韵项目、顺德逢简村为代表的岭南水乡景观绽放新姿。
目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区,河流纵横交错,形成密布水网,内河涌约2800条,总长超5000公里,其中主干河涌227条,长约1500公里,支干河涌492条,长约1200公里。从上世纪80年代河涌污染初现端倪开始,佛山人即开始了河涌水环境整治的摸索之路。2013年,佛山在省《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的任务框架下,在全面梳理河网水系、厘清汇水片区及片区主干排水通道的基础上,明确了227条重点整治主干河涌名单。同年,《佛山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3—2020年)》出台,分期分批编制重点主干河涌“一河一策”方案,以“汾江河模式”为示范,全面推进河涌整治,其中重点整治西南涌、佛山水道、芦苞涌、水口水道等广佛跨界河涌。
近年来,佛山还注重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向农村延伸,条件成熟的村居生活污水已引入城镇污水厂集中处理。对于未能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纳污范围的村居,佛山正积极研究其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近期,佛山正拟订《佛山市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2016~2018)》,以“一河一策”重点河涌为控制单元,以水质改善为目标,着力推进佛山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8年,全市全区域生活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90%,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
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合作治水
赵海表示,目前佛山正探索多元融资、市场化运营的治水资金投入机制,探索推进水环境整治PPP模式试点项目。
据了解,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从长期来看,PPP模式有利于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目前,三水区正计划将全区300多套功能目标一致的小型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营采用PPP模式整体发包,分三年建成。另外,各区的如禅城区亚艺湖整治PPP试点项目、南海区里水河流域治理PPP试点项目、桂城街道污水收集管网管理“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项目等也正在筹划或洽谈当中。(转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