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咨询网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7-06-15
因之前不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子“洋垃圾”大量涌入拆解,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一直被媒体报道成为“全球电子垃圾集散地”的典型代表。据悉,一年涌入贵屿“电子垃圾”上百万吨,之前贵屿人用落后酸洗旧工艺从电子垃圾中提取金、铜等贵金属,给当地空气、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当地人的后续生存,被广东省环保厅重点挂牌督办,成为广东环境治理一大难。经过整治,昔日“户户冒黑烟,变为工业化拆解。镇上非法拆解遭到全部取缔,要生产必须进入当地产业园。通过整治,当地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水、土壤修复也逐渐展开,而严格的关卡,也杜绝了电子“洋垃圾”源源不断地涌入。记者走访这个曾经深受“毒害”的小镇,实地了解贵屿“解毒”历程。
“毒害”
电子垃圾带来暴利也带来重污染
据了解,贵屿地处潮阳区西部,北靠小北山,南濒练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因地处低洼地带,年均降水量多成一个严重内涝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为养家糊口,贵屿镇当地不少农民以“挑八索”为生,即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收购鸡鸭毛、猪骨、废旧铜锡以及塑料物品,进行回收转卖。上世纪90年代电子垃圾回收规模扩大后,拆解后卖二手电器元件、炼取重金属利润巨大,贵屿主业逐渐转向于此。据悉,贵屿人一年大约可炼出100万吨的锡和45万吨的铜。电子拆解让不少贵屿人富裕起来,此前不少散户年入均超百万,据说部分身家达几千万甚至上亿。
贵屿人虽然富起来了,但付出的代价是严重的环境污染。“整治前,贵屿26个村中24个村家家户户都在拆解电子垃圾,几乎是户户冒黑烟”,汕头市潮阳区区政府区长林定亮表示,原来的散户(包括塑料处理)共5169家,都是家庭小作坊,凌晨就肆意排污水、废气,排污,造成了大量污染。记者从当地另外一位长期关注贵屿管理的官员口中了解到,整治前每年进入贵屿的电子垃圾约有100万吨,而其中旧家电以电视机为主,后来旧电脑、旧手机逐渐增多,“重点是收电视线路板和电脑ICU,1吨电脑的ICU就可提炼出1公斤黄金,1吨ICU进来的价格大约是十几万元,而1公斤黄金按目前市价可以卖15万~25 万左右”。记者查询昨日黄金现货价格为1克231元左右,1公斤1000克就约是23 .1万元,而这还是金价全面大跌后的价格,炼金后卖出的利润已经有1.3倍多,可见金价下跌前炼金的利润之厚。
举措
5个关口设卡拒入电子“洋垃圾”
为何电子“洋垃圾”喜欢涌入贵屿?长期挂职协调处理贵屿污染的潮阳区区委常委黄志荣表示,虽然广东的清远龙塘镇、南海大沥镇也有电子垃圾拆解,但之前贵屿的回收价格比其他地方高,量随市走。据悉,之前涌入贵屿的大量电子“洋垃圾”,很多经由香港走私进入,为杜绝“洋垃圾”涌入,贵屿跟海关密切联动,海关重点监控香港渠道,2015年贵屿已无“洋垃圾”踪影,进入的40多万吨电子垃圾都来自国内。
汕头市潮阳区区委书记陈新造表示,为防止散户私拆,掐断“电子垃圾”偷偷进入贵屿的来源,当地政府还组织了环保警察中队,在贵屿镇5个主要进入的路口进行24小时不定时巡查,主要是防止一些拆解户在下半夜偷偷收货后进行酸洗提炼贵金属,将酸洗废液又排入当地北港河。
电子垃圾拆解交易集中入园区
“整个过程中,让散户入园是最大难点”,陈新造表示,5169家散户被取缔2469家,拆除了3245套排气烟囱和集气罩,剩下的约 2700家中,有1243户是电子拆解户,分别组团成29家公司进入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目前已经全部入园。“进入园区后,政府给安装了酸洗工艺的废水、废气排污处理设施,拆解企业只要运行后按规定排污达标排放,就能最大程度减小对环境影响”。据悉,目前该园区已经投入了15.3亿,下一步还要投入5 个亿。而这些资金中,很大部分来自各级财政拨款和政府贷款。
另悉,贵屿目前所有电子垃圾都要在循环园区中的废弃机电产品集中交易装卸场交易,还设有电子交易所和仓库,运输电子垃圾进入贵屿的20家物流企业也被政府统一管理,园区还引入了TCL集团进行旧家电回收处理,并引入全国首个用火取金的线路板火法处理厂项目,更加环保,解决了散户“散而小、小而乱”的问题。据悉,贵屿有人私自拆解炼金抓到严重的可判刑,目前已抓了刑事犯罪嫌疑人22人,其中包括部分官员。政府也出资鼓励市民举报,而因为私自炼金对周边污染大,即使不领钱也有村民受不了空气污染而主动举报污染者。
据入园后经营拆解企业的村民陈伟场说,入园后,利润肯定比以前下降,每年增加的成本主要有:运行排污设施约增加成本7000多元,年租金要 7万~8万元,“我们1个月可拆解70~80吨手机,主要是现在市场低迷,金属价格大跌,一年下来利润肯定比以前要低1半不止,不过长期应该不错。”
成效
空气污染物六项指标全面达标
贵屿最受人关注的问题是污染到底有多大?整治后空气、水、土壤等是否能成功“解毒”?
广东省环保厅监测显示,贵屿空气环境中苯并[a]芘、铜、苯浓度分别比2014年下降61.28%,71.05%和90.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指标全面达标。原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状况得到彻底改变。整治后,北港河道水质基本扭转酸性污染状况,铅、铜、镍浓度同比下降27.60%、86.10%和63.0%。土壤重金属污染得到遏制,北港河底泥中重金属镉、砷浓度同比下降25.99%和 59.38%。目前主要在污染土壤土地种植麻叶、玉米等不同作物来‘解毒’,达到安全标准则可食用”,土壤用途调整后,贵屿受污染的土壤不到3000亩。
启示
环保做在前财政少“埋单”
在贵屿的“解毒”历程中,凸显出了目前环境治理的一大特点:村民私自排污污染环境后,最后却由政府兜底来“埋单”,这种机制是否合理?未来应该如何避免或解决?汕头贵屿镇镇委书记徐献明表示,贵屿事件最大的启示在于,环保前置管理如果能放在污染造成前,在贵屿散户们一开始用家庭小作坊拆解电子垃圾时就能及时遏制,统一纳入园区进行规范排污管理,就能少走不少弯路。
广东环保部门一资深管理者也表示,之前在经济发展面前环保的“弱势”,造成了今天大大小小类似贵屿的污染事件,事后修复成本巨大,未来除了应把环保放在前置的关键环节外,政府也应思考如何利用市场来帮助修复治理环境,让治理企业可在修复中获利,动用更多市场力量来改善环境。(转自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