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广东省石油化工咨询网 — 广东省权威的石化网站!
菜单
首页/产业政策/政策法规

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

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咨询网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7-06-15

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

(二OO五年十二月)

炼油工业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炼油工业,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和国内油品需求持续增长,炼油工业不仅面临跨国企业的竞争,还将受到国内原油资源短缺和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

为促进炼油工业有序健康发展,迅速提升炼油产能和整体竞争力,稳定成品油市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与改革相结合的方针,在认真研究国内外炼油工业现状和成品油消费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特编制《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作为指导“十一五”炼油工业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据统计,2004年世界炼油工业共有700多家炼油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约41亿吨,企业平均规模接近600万吨。近期,随着油品需求的增长和炼油毛利的增加,世界炼油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产能增加的同时,企业数量逐步减少,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炼油企业广泛采用清洁燃料生产工艺,努力增加清洁油品产量,不断提高加工深度,积极适应重质含硫原油加工,进一步增加轻质油品收率。

二、我国炼油工业和油品消费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炼油工业和消费现状

2004,我国加工原油27300万吨加工量居世界第二位开工负荷接近90%2003年提8个百分点。炼油工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东北地区,占总量60%国内部分地区成品油市场供应呈现趋紧态势。

2004国内原油产量17450万吨进口原油12281万吨,比2003年增加了35%,占国内总加工量的45%进口各类油品3633万吨,其中燃料油占84%。出口各类油品1134万吨,其中汽油占48%

2004成品油产量16383万吨,其中汽油5250万吨、煤油971万吨、柴油10162万吨柴汽比1.94:1。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6144万吨,其中汽油4709万吨、煤油1062万吨、柴油10373万吨,表观消费柴汽比2.2:1

2005年,我国加工原油约28500万吨。成品油产量约17400万吨,同比增长6.2%;出口约1000万吨,进口约360万吨;表观消费量16760万吨,同比增长3.68%

我国成品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约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受国内石油资源分布炼油工业布局成品油消费市场构成因素影响,成品油呈现“北油南运”的格局。

(二)存在问题

、加工深度、管输化率偏低。企业平均规模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轻油收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成品油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输,进口原油中转和倒驳现象较多。

资源保障体系脆弱。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原油进口方式相对单一。

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除部分大型炼油企业外,在综合商品率、综合能耗、现金操作费用等方面,我国炼油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

成品油产销布局不尽合理。东北、西北地区原油加工能力过剩,成品油需要大量外运。西南地区原油加工处于空白,成品油依靠长距离调入。

三、油品消费结构和需求预测

(一)油品消费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成品油主要用于交通运输。2004年全国汽车、摩托车共消耗汽油4474万吨,约占总量的95%;预计2010年车用汽油消费将增加50%左右。2004航煤消费达到818万吨,占煤油消费总量77%2010年比重将上升到83%。交通运输业约占柴油消费总量的58%2010年比重将提高到70%。

2004年国内化工轻油消费量约2477万吨,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6.1%。其中乙烯行业消费2002万吨,占总量的81%。我国乙烯供需矛盾突出,乙烯行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对化工轻油需求增加较快。

(二)油品需求预测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仍将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石油消费将不断增加。但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节油意识不断增强,除阶段性因素影响会出现较高增速外,成品油消费弹性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加速化工轻油需求增长。

由于化工轻油需求增速高于成品油,受炼油工艺及装置结构的限制,油品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依然存在。若以满足成品油需求为目标,化工轻油将出现供应缺口;以满足化工轻油为目标,需增加原油加工量,但受到资源供应、成品油过剩问题的制约。

四、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方针、目标和规划方案

(一)发展方针

开源节流、提高效率在充分利用好国内原油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多来源、多渠道等方式开发利用国外原油资源,力求原油稳定供应;努力降低油田自用油量,不断提高炼油工业轻质油品收率和综合商品率。大力推进用油机具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油品使用效率。

调整结构、规模发展。调整企业结构,关停并转小型和低效炼油装置;坚持走炼油化工一体化道路,实现规模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优化配置、提高质量。优化配置原油资源,对特质原油和高含硫原油实行集中加工;加快油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调整装置结构,实现清洁燃料生产,增加优质产品供给,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建立储备、完善管网。逐步建立国家战略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原油、成品油储备体系,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原油输配送体系和成品油输送、销售管网,降低流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深化改革、公平竞争。进一步深化炼油工业体制改革,打破地域和体系分割,推动企业间重组;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公平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国内外原油、化工轻油可获资源,以稳定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和提高炼油工业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基本满足国内成品油需求和乙烯等行业生产所需大部分化工轻油为目标,逐步提高轻质油品总收率和炼油装置开工负荷。

炼油装置平均开工负荷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适当留有余量,以保持生产灵活性和安全性。车用汽柴油质量基本达到欧Ⅲ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Ⅳ标准,轻质油品收率平均达到74%,化工轻油自给率达到85%

2010~2020年,通过实施资源节约战略,推广使用石油替代产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降低石油消费强度。 炼油装置平均负荷维持在90~95%,留有调节余量。车用汽柴油质量与欧盟标准接轨,轻质油品收率平均达到76%,化工轻油自给率80%左右。

2020年,除继续进口原油满足国内需要外,还需直接进口一定数量的化工轻油和部分成品油作为市场补充,石油进口实现多元化。同时,推广天然气替代柴油作为调峰电站能源,以及燃气汽车和醇类燃料,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实现多元化。

(三)规划方案

1、立足优化现有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质量,节能降耗

优化现有企业加工工艺,大力发展清洁、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实现清洁燃料生产,提高车用汽柴油质量,逐步达到欧盟实行的同类标准,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出口成品油产品不断满足国际市场要求。

优化轻油产品结构,合理提高柴汽比,增加化工轻油产量,缓解国内汽油过剩,柴油和化工轻油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发挥炼油化工一体化优势,强化区域内资源优化整合,实现原料互供和综合利用。推广节能、节水技术和装备,实现资源梯级或循环利用,降低消耗,提升炼油工业技术经济水平。

2、强化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开发、推广低成本清洁燃料生产等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清洁生产集成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开发炼油用“三剂”新产品和新技术,强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安全处置。加快高含酸、高含硫等特质原油加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程。

3、统筹区域间能力增量平衡,逐步改善炼油工业布局

原油加工能力过剩、成品油大量外运的区域,原则上不扩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辖区内现有企业改扩建,必须以关停并转区域内小型和低效炼油企业或装置,不增加炼油加工总能力为前提,避免造成新的能力过剩。

成品油缺口大的地区,以改扩建现有企业使其达到经济规模为主;并根据全国成品油平衡,区域油品需求增长和交通运输条件等情况,适当考虑新布点。在广西沿海择点建设海上进口原油加工基地,在四川适时建设陆上原油加工基地,逐步改善炼油工业布局。

4、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提高油品营销竞争力

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球原料供应体系,实施原油进口来源多地区、进口方式多元化、运输方式多样化战略。鼓励采取兼并收购、合作开发和国内外合资建设炼油厂等营销方式。

扩大进口原油接卸和储运能力,完善原油、成品油输送管网。为适应进口原油不断增加的要求,重点建设跨国原油输送管线,以及国内原油输送管线。加快建设沿海25~30万吨级深水码头。完善大西南成品油调运管线,加快建设新疆成品油出疆管线、东北成品油入关管线、华东通往华中的成品油调运管线等工程。

强化石油国际信息和成品油销售网络,形成快速跟踪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的能力,切实提高成品油营销的市场竞争力。

5、优化配置各种原油资源,提高原油分类加工能力

综合考虑原油特性和企业装置的特点,优化原油资源配置。

国产陆上常规原油,在现有内地企业配置加工,以满足区域市场要求为主。南疆地区重质原油,改扩建现有企业集中加工。国产陆上其它特质原油,除利用现有企业就地加工,满足当地油品需求外,原则上采用针对性工艺就地改质,随常规原油一并外输到现有企业加工。

国产海上常规原油,就近配置给沿海沿江企业加工。国产海上高含酸重质原油,采用特殊工艺集中加工。

海上进口原油,主要是中东含硫原油,在沿海沿江具有含硫油加工能力的现有企业集中加工;非洲及亚太等地区进口原油,分散到沿江、沿海企业掺炼加工;适时在广西沿海建设进口原油加工基地,填补地区空白。

6

逐步加大关停并转小型炼油企业或低效装置的力度。根据地区特点和企业情况,引导和鼓励200万吨级炼油装置向生产特色产品转型。2010年前,通过关停并转,争取淘汰低效炼油能力2000万吨左右。

对具有竞争能力的炼油企业实施完善原油一、二次加工配套装置的扩能改造,提高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同时,根据成品油市场、炼油工业布局、资源条件等因素,择点新建大型炼油项目,提高国内原油加工能力。“十一五”期间建成青岛大炼油等八个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

通过上述措施,2010年,炼油工业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多万吨,同时淘汰低效炼油能力约2000万吨;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企业平均规模达到570万吨,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届时,炼油工业基本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但需进口部分化工轻油以满足下游石化工业的需要。

五、政策与措施

(一)完善政策促进机制,实施石油替代战略

统一制定和实施国家能源和环境政策,明确石油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原料生产和尚难替代的其他用油领域。制定节油和代油激励政策,逐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压缩燃油发电,稳步实施油改煤、气代油、掺烧醇醚燃料、煤制合成油等替代措施,积极推动生物合成油的开发和利用。制定和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及相关配套政策,逐步降低机动车燃油单耗。压缩高耗油产业,限期淘汰高耗油的工艺技术和用油机具,抑制和杜绝无效、低效石油消费行为。

(二)按照规划布局方案,加强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调控

严格按照规划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对规划内项目,加快核准手续。对于规划外项目,通过资源配置、土地征用、贷款供给等手段,加以控制。

(三)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低效炼油企业关停并转工作

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中央和地方共同做好低效炼油企业关停并转工作。原企业原油指标重新优化配置使用。

(四)提高科研投入,促进科技发展与产业经济相结合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提倡企业、公司间联合攻关,促进全行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逐步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清洁和高效、安全和环保的集成技术,以及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增强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五)深化行业改革,逐步打破区域分割,促进健康协调发展

认真总结炼油工业体制改革的经验,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打破地域和体系分割,推动企业重组;允许具备资质的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实体进入油品流通领域,形成健康有序的产业格局。逐步采用招投标方法选择新建和扩建炼油项目的建设业主,开展公平和有序竞争。

(六)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促进炼油工业健康发展

为保证产业安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防范和化解产业布局、资金筹措、原料供应以及安全环保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炼油工业实行准入制度。

1、炼油项目建设要落实原料供应,并符合原油流向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以及规划布局要求。

2、现有炼油企业改扩建及新建炼油项目,要尽量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能耗物耗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油品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并且能够适应出口要求,安全环保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

3、新建炼油项目单线规模原则上要达到800万吨级以上。

4、炼油项目投资方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现有企业净资产必须超过炼油项目出资额度,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60%

5、新建炼油项目资本金必须达到总投资的1/3以上,现有炼油企业改扩建项目资本金必须达到40%以上。

6、中外合资炼油项目,外方必须拥有先进技术或原料供应能力,中方股东对合资项目相对控股。

 


上一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碳达峰方案的通知
下一篇: 十一五高技术发展规划